財案「派糖」利首置 中小型樓看高一線

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日前揭盅,內容一如市場預期,雖然維持住宅物業的「辣招」不變,不過因應樓價近年持續上升,政府調整首置買家住宅印花稅(第二標準稅率),亦屬喜出望外之舉,措施有助減輕首次上車及換樓家庭的置業負擔,有利促進中小型單位交投,相信今年1,000萬元以下物業的承接力將看高一線。

回顧去年,政府放寬按揭保險上限,置業成本稍為降低,以活化換樓鏈,成功協助不少市民升級置業。上述措施生效一周年,受惠於新按保計劃的1,200萬元或以下物業佔比按年上升。根據香港置業研究部數字顯示,若將去年3月至今年2月(截至2月22日)二手住宅註冊量按金額劃分,1,000萬元或以下的二手住宅註冊量,佔同期所有二手住宅註冊量約84%,比率較新按保措施生效前一年(21年3月至22年3月)增加約1.3個百份點。至於同樣受惠的逾1,000萬至1,200萬元物業,佔比則由約5.5%升至約6.3%,較前一年同期增加0.8個百份點。反觀,隨著銀碼上升,受惠按保的成數愈來愈少,逾1,200萬至2,000萬元佔比下跌約0.8個百分點;而逾2,000萬元物業並未納入按保範圍,佔比更下跌約1.2個百分點。

是次政府調整從價印花稅的稅階,當中定額100元從價印花稅的物業門檻,由原本的200萬元放寬至300萬元,而在新稅率下,以往需付樓價3%從價印花稅的物業,由原本介乎約443至600萬元的物業,調整為約664至900萬元。變相令樓價介乎200萬至1,080萬元物業的稅款均有所減少,相信今年1,000萬元以下物業成交將會重新主導市場,佔整體成交比例將穩企8成以上水平。 事實上,是次措施有助紓緩已有意上車置業人士負擔,加快其入市步伐,但應該不會為樓市帶來太大刺激,並繼續健康發展。

港府及金管局自2009年起多次推出樓市調控措施,力度持續增強,先後推出額外印花稅、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從價印花稅,被市場俗稱「辣招」的措施,期間物業市場交投熾熱程度的確有所降溫,不過物業價格持續上漲,價量走勢出現背馳。直至疫情爆發,以及加息因素拖累,香港去年樓價按年大幅下跌約一成半,創22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,價量同步下跌,反映疫情及加息對樓價的影響力遠大於樓市調控措施。

資料來源:香港經濟日報

HOUSE101.com.hk


▲ HOUSE101 香港網上搵樓放盤平台


▲ APS101 全新地產代理工作系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