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修工程行規是新樓業主常聽到的詞語。裝修細節繁多,業主很多時到完工才發現不合符自己心意,但裝修公司總以「行規」做法來說服業主。究竟業界行規有甚麼?在6大爭議中,行規是否是一項有力的考慮觀點?
裝修行規是什麼?我如何可以知道?
戶主與裝修公司產生爭議時,裝修公司十次有九次都會說這是「行規」。比如戶主提出全屋批灰應該包括假天花內的空間,但師傅說工程行規是「非見光位,不做粉飾」。究竟行規是什麼、由誰決定、又有沒有法律效力呢?
工程行規是法庭仲裁點考慮觀點嗎?
行規就是業界主流的做法,也是法律的參考觀點之一,但並不是所有行規都具有法律基礎。如果想在裝修前了解一般行規以及雙方權責,可以到「裝修約章」網頁下載有關文件,亦歡迎向裝修學院查詢了解。
以下列出裝修的六大爭拗,以及筆者建議的應對方式:
1. 工程延誤
明確訂立工期、就延誤責任做好文字紀錄;一早預留執漏及遇到意外的緩衝時間。
2. 收貨標準
參觀完工單位,了解裝修公司的起貨標準,早於報價階段提出具體要求。
3. 附加收費
透過比對報價單減少漏報項目,發現未有出現在報價單項目的延後收費;做好規劃,減少工程開始後的改動。
4.尾數執漏
看清付款條款,向公司了解「完工」、「入伙」等字眼的意思。
5. 責任範圍
參考「裝修約章」,初步了解雙方權責,在報價階段釐清期望。
6. 戶主參與
如有需要進行中期驗收、試水、第三方監工(不建議),或者其他監工參與,務必在報價階段取得共識,以免多生誤會和衝突。
資料來源:裝修學院
HOUSE101.com.hk
▲ HOUSE101 香港網上搵樓放盤平台

▲ APS101 全新地產代理工作系統

今時今日身處香港這個活力之都,實在讓人忙得透不過氣… 與你談討居家生活、提供置業貼士、講盡全城熱話。尋覓置愛?由這裡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