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,除食端午節粽子外,你知道這節日的起源和有甚麼習俗嗎?
1)划龍舟
端午節相傳起源於古時,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很多人划船追趕。他們爭先恐後,但也不見屈原蹤跡。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他,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在賽龍舟前,需要請龍、祭神,划龍船時,還要唱歌助興。
2)吃粽子
端午節吃粽子又是另一個傳統習俗,每年五月初,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葉、包粽子,花色品種也很多。從餡料看,有棗、豆沙、鮮肉、火腿、蛋黃等多種餡料。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,在中國、朝鮮、日本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非常流行。
3)戴香囊
香囊又叫香袋、香包,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,有用碎布縫成的;香囊內有硃砂、雄黃、香藥,以絲布內裝香料佩在胸前,香氣撲鼻。端午節小孩佩香囊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。
老年人爲了防病健身,一般喜歡戴梅花、菊花、桃子、蘋果、荷花、娃娃騎魚、娃娃抱公雞,象徵著鳥語花香,萬事如意,夫妻恩愛,家庭和睦。
小孩子們喜歡飛禽走獸類,如老虎、豹子、猴子、鬥雞趕兔等。年青人戴香囊也很講究,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,女孩早早的就要精心製作一個別致的香包,趕在端午節送給自己的情人。
4)繫五色絲線
五色絲線為青、紅、白、黑、黃五種顏色,被視爲吉祥色。在端午這一天,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,以保安康。因此,端午節清晨,大人們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線。繫線時,孩子們不能開口說話。五色線不能任意折斷或丟棄,只能在夏季第一次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,抛到河裡。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,從此可以保安康。
5)掛艾草和菖蒲
民諺說:「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」。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,氣溫上升,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,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與菖蒲,來驅病、防蚊、辟邪。
艾草代表招百福,插在門口可使主人身體健康。艾草也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針灸裡面的灸法,就是用艾草作爲主要成分,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。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,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,葉片呈劍型,插在門口可以避邪。
資料來源:香港經濟日報
HOUSE101.com.hk
▲ HOUSE101 香港網上搵樓放盤平台

▲ APS101 全新地產代理工作系統

今時今日身處香港這個活力之都,實在讓人忙得透不過氣… 與你談討居家生活、提供置業貼士、講盡全城熱話。尋覓置愛?由這裡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