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建局網誌提到,考慮到中上環舊區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,早年在推行該區的士丹頓街項目(H19項目)時,主動探索以重建以外的方法,研究保育及活化項目內的特色建築群及社區肌理,營造社區,並與周邊的活化項目發揮協同效應。
項目內合共九幢已收購的舊建築,進行「大翻身」和提升設施,將舊建築物活化再用,成為嶄新的「共居」項目,讓社區資源能達致「民生共創」及「社區共享」兩個願景。經過接近兩年的施工,活化工程已經完成。市建局將在短期內為「共居」項目的營運者進行招標,以物色具經驗和能力的機構合作夥伴,與市建局共同管理和營運建築群,首階段為期五年。
市建局指,冀盼營運機構能逐步落實H19項目「社區營造」的目標,將居民的活化社區願景,融入營運方案,促成「區民」與社區硬件和環境之間,建立更緊密的聯繫,並能自發組織和籌辦活動,以促進社區的自主更新及長遠發展。
H19項目內位於士丹頓街和華賢坊西的九幢樓宇,樓高4至6層,樓齡已超過60年。市建局早年收購有關物業後,委聘顧問為樓宇進行初步勘察,結果顯示這些40、50年代建成的樓宇,單位內部份結構已嚴重損毀,不符合現時的建築物條例,根本不能居住。
為了落實「共居」項目,市建局團隊全面復修建築群外、內的結構,提升樓宇的安全水平。因應建築物的混凝土結構已受很大程度侵蝕而出現鬆脫剝落,需要不同程度的復修,團隊試驗應用來自日本的技術及材料,包括在修補破損混凝土時,注入可促進混凝土自我修復的添加劑,減低日後出現裂縫引致鋼筋鏽蝕的風險;更進一步,應用新型腐蝕抑制劑和額外加添防霉塗層,強化復修效能,以延長樓宇壽命。
另一方面,各層住宅單位將重新佈局,改劃成38個不同大小的單人或雙人「共居」單位。視乎各樓層的實際面積和結構樑柱的位置和分佈,每樓層大約設有兩至三個單位,每個單位的空間足夠擺放床鋪和日常傢俱,而每層設有共用廁所、浴室和廚房,讓該層單位的居民使用。
資料來源:香港經濟日報

▲ HOUSE101 香港網上搵樓放盤平台

▲ APS101 全新地產代理工作系統

今時今日身處香港這個活力之都,實在讓人忙得透不過氣… 與你談討居家生活、提供置業貼士、講盡全城熱話。尋覓置愛?由這裡開始!